首页 > 资讯

今夏为何“全球同热”?

来源:腾讯网 发表时间:2023-08-09 17:29:27
分享到

我们不应该把高温天气认为是“夏天更热”这么简单,而要把极端高温作为一种气象灾害来认识。

文丨戴闻名  编辑金明大


(相关资料图)

7月23日,人们在黎巴嫩贝鲁特的海边跳入大海休闲消暑

今年入夏以来,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热!

进入6月,日本东京连续9天超过35℃,是当地自1870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热浪。7月中旬,一向以夏天凉爽著称的英国出现了有史以来首个40℃以上的高温天气。极端高温引起的野火在法国、西班牙、希腊、德国等欧洲国家蔓延。与此同时,中国各地的热浪也是此起彼伏。

知名科学杂志《自然》刊文称,目前的高温天气或许只是未来的序曲。专家们普遍认为,今年还将多次打破高温纪录,如今的全球气温正处于“未知领域”。

《自然》杂志透露,各国科研人员已经马不停蹄地对今年出现的历史罕见的热浪展开研究——他们尤其感兴趣的是,极端高温将如何影响未来人类社会。

英国布利斯托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尤尼斯·卢说:“其实科学界早已在研究这些事件(极端高温)发生的可能性,但看到它们在身边上演,还是感到难以置信。”

极端高温,冰山一角

2023年6月,全球多个地区的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纪录。

6月21日,墨西哥新拉雷多已经是连续第三天最高温度超过45℃,蒙克洛瓦则是连续第三天最高温度超过46℃。这一天,巴基斯坦诺昆迪最高温度达到惊人的49℃,伊朗扎博勒更是飙到50.8℃,成为当天的全球之最。

6月22、23和24日,中国北京连续三天最高温度突破40℃,北京南郊观象台测到的温度分别高达41.1℃、40.3℃和40.0℃,创下北京现代气象观测史上首次连续三天超过40℃的高温新纪录。

根据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公布的数据,刚进入7月,全球平均气温纪录在一周内就被打破了三次:7月3日,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7.01℃,是1979年以来全世界最热的一天;7月4日,全球平均气温继续上升至17.18℃:7月6日,纪录再次被刷新,达到了17.23℃。

美国伍德威尔气候研究所资深专家弗朗西斯在进行数据推算后甚至认为,2023年7月第一周很可能是“10万年以来最热的一周”。

2022年8月,《自然》杂志就曾发表长文指出,目前全球高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热浪并发”:不但出现极端高温,而且在全球多地同时上演。他们的研究发现,从1979年到2019年,全世界“热浪并发”的发生频率提高了整整5倍。

而且,极端高温只是全球极端天气灾害的冰山一角。“灾害套餐”里,还有暴雨、洪涝、干旱、山火、更强台风、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等各种气候事件。

今年6月以来,海地暴雨成灾,导致约1.9万人流离失所。厄瓜多尔埃斯梅拉达斯省12小时内下了当地平常一个月降水量的雨,导致洪水泛滥,数万人生活受到影响。加拿大野火蔓延,目前过火面积超过12.2万平方公里。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丰指出,我们不应该把高温天气认为是“夏天更热”这么简单,而要把极端高温作为一种气象灾害来认识。

“国际科学界已经把极端天气称为气候危机,它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要唤起整个社会高度重视极端天气。”王元丰说。

湿变更湿、干变更干

极端高温等气候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全球变暖。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撰文介绍说,在过去数十年里,气候研究领域已经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极端天气检测与归因分析方法。国际天气归因小组(WWA)在对全球极端干旱、高温、暴雨、寒潮和风暴进行了归因分析后发现,各种极端天气背后几乎都能找到全球变暖的影子。

更具体来说,全球变暖带来了“湿变更湿、干变更干”的气候效应。

当全球温度升高时,更多热量进入到气候系统,大气中容纳了更多水汽。当发生降雨时,因为水汽更多,更容易导致暴雨和洪涝的发生。在干旱地区,当全球温度升高,空气更加不容易达到饱和,干旱则会变得更加严重。

此外,水汽凝结过程中会释放更多的潜热,这会导致风暴变得更强,飑线、下击暴流、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更加严重。

根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发布的《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报告,过去20年中,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增加了232%,洪涝灾害增加了134%,风暴增加了97%,野火燃烧增加了46%,干旱事件增加了29%。

也就是说,由于全球变暖,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气候灾害频发的新阶段。

从长期来看,全球变暖的趋势不但无法逆转,并且在加速发展。一项新发表在《自然-通讯》研究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可能会在2030年之前就达到“夏季无冰”状态,比之前的预估提前了大约10年。

在宽广北冰洋的洋面上,由于较低的海面温度和较弱的太阳辐射(尤其是极夜),海表面自然结冰。有些海冰随着极夜和极昼的轮换,季节性的生长和消失,形成一年冰;有些海冰则因为过低的温度而常年不融化,形成多年冰。

海冰具有很高的反照率,相当于海洋的5-6倍,它的面积决定了有多少太阳光进入地球系统。通过冰雪-反照率的正反馈机制,海冰在气候变化中还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大气与环境科学系教授戴爱国告诉媒体,海水温度和气温的升高,会直接导致海冰融化,而海冰融化又会进一步加剧温度升高,这样的反馈机制会进一步放大极地暖化效应。

多国限电

极端天气频发,也给全球经济,特别是旅游业、运输业、农业和能源业造成了巨大压力。

由于“干变更干”,山林野火发生得更加频繁和猛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极端火灾事件将增加14%,到2050年底将增加30%,到本世纪末更将增加50%。

今年夏天,欧洲度假胜地希腊罗得岛就发生了森林火灾,烧毁了大片森林和至少三家酒店。

甚至欧洲人根深蒂固的度假习惯,也正在被极端天气悄然改变。

希腊、意大利等地中海国家,一直是欧洲人气最旺的夏季度假地。但今年夏天,希腊和意大利均出现了超过40℃的极端高温,意大利度假胜地卡塔尼亚甚至出现了46℃的“烘烤天”。

欧盟旅游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以地中海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人数相比去年减少了10%。与此同时,捷克、保加利亚、爱尔兰和丹麦等夏季凉爽的国家,人气却在上升。避暑,逐渐成为欧洲人夏季度假的主要考量因素。

在美国,高温和严重干旱则导致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的水位降至临界水平。这两条河流是美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化学品和大宗商品的主要货运动脉,如果水位过低,货船可能无法航行。

今年,全世界农民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5月,意大利部分地区暴发了暴雨和洪水。仅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就有5000多个农场被洪水淹没,而该地区的水果产量占意大利全国的1/3。

意大利农业协会则表示,由于奶牛的热应激反应,夏季牛奶产量下降了10%,奶农们不得不使用风扇和喷淋系统为奶牛降温,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他们花在水和能源使用上的成本。

此外,高温干旱天气将导致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谷物产量比去年减少60%,2023年也可能会是欧盟近15年来谷物收成最糟糕的一年。

极端高温,更直接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全球多个国家开始限电。

入夏以来,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国、菲律宾、印度、泰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由于热浪席卷加上电力能源供应不足,均已采取轮流停电、限电等措施。7月19日,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的埃及也开始实施限电措施,并计划开启“定期停电”模式。

中国如何应对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陶希东指出,未雨绸缪、做好预防极端高温天气的准备,是当下中国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超大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要从最薄弱处着手,以强大的韧性应对极端高温的严峻挑战。

比如,要以电力保供为主,制定应对极端高温灾害的能源行动预案,确保工商业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用电正常,这是有效应对极端高温风险的首要举措与核心任务。

与此同时,健全和完善及时高效的极端高温警报系统,并建设运营多样化的城市防暑降温景观设施体系。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建议,在极端天气常态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预报预警还应把提前量再做足一些,把精准度再做得更好一些,预报的预警信息发布也要更迅速、更精准、更贴心一些。”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建设。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关键词: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